香茗百年, 福澤一方!讓我們一起探尋婺源這片神奇“樹葉”的前世今生(圖文)
你知道世界經典茶書,
是如何評價婺源綠茶的嗎?
1935年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
在其出版的《茶葉全書》中稱
“婺源茶不獨為路莊綠茶中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中品質之最優者”
威廉·烏克斯與《茶葉全書》
婺源綠茶因其“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品質,才得以讓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有如此評價。
而婺源綠茶的優異品質,離不開婺源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良好的原料基礎和精湛的制作工藝。
01 北緯29度的婺源
北緯29度的婺源是全國產好茶的金三角。婺源地皖、浙、贛三省交界的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山脈所環抱,是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產區,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優綠茶均誕生于此。
茶園云涌 攝影:程政
婺源降水豐沛,濕度相對較高,易形成云霧,利于氨基酸的合成,茶葉鮮爽度非常高;
婺源東部優質茶區海拔高,最高處擂鼓峰海拔1629.8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2.6%,利于茶葉香氣物質的形成;
大地紋理 攝影:程政
土壤的PH值在4.5~6.5之間,土層深厚,養分豐富,滲透性良好,適宜茶葉生長。
02 濃厚的茶文化底蘊
婺源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
陸羽《茶經》記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
宋朝,婺源產制的茶葉已出類拔萃?!端问?middot;食貨》中記載,婺源之謝源,隆興之黃龍、雙井,皆絕品也“的記載。
明時晉升朝廷貢品。明清時,號稱婺源“四大名家”的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和濟溪上坦源茶被列為貢品。濟溪上坦源茶,曾獲嘉靖皇帝賞賜匾額。
清時打開世界版圖。清康熙年間開放廣州口岸,英國商人開始直接到中國收購茶葉。詹天佑的祖父詹萬榜就是在那個時候離開婺源,到廣東去做茶葉生意。光緒二十二年(1896)《徽屬茶務條陳》中說:“徽商茶以婺為最,每年銷洋莊三萬數千引。”
婺源茶商公會
03 獨具一格的茶俗茶道
作為茶鄉,婺源的風俗中有許多都與茶有關,古民居建筑雕刻上也仍存有與茶相關的遺風。方婆在浙嶺嶺頭,常年為過往商旅免費施水供茶,分文不收。一千余年過去,斯人已逝,但方婆遺風卻一直薪火相傳。
婺源人喝茶,可分三類,這就是文士茶 、富士茶和農家茶。
文士茶招待的對象是文士,茶具清雅精致,侍茶者穿中裝褶裙,富文化色彩 。富士茶茶具華麗精美,侍茶者穿綢子長衫,茶席氣派富貴豪華,招待對象是富人 。農家茶茶具粗糙古樸,侍茶者農婦衣裝,氣氛隨和親切,純粹農家的田園風味。
茶藝表演中的“文士茶”
04 揚帆出海的婺源有機茶
自1996年婺源綠茶獲得第一張有機食品證書以來,婺源茶人搶抓機遇,趁勢而上,從“大鄣山茶”的異軍突起,到茶葉企業紛紛攜手婺源有機茶“揚帆出海”,高質量的婺源有機茶連續20多年出口歐盟,在歐盟有機茶市場占據“半壁江山”。婺源茶專賣店(專柜)突破500家,其中縣內400余家,旅游景區100余家,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昌等大中城市近60家。婺源茶以健康之姿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認可。
林生有機茶園、考水有機茶園、金竹茶園、鄣山有機茶園……婺源有機茶園遍布縣域,數萬畝茶園通過歐盟有機茶園認證。婺源縣榮獲“2020年度中國茶業百強縣”稱號。根據對中國茶產業的貢獻排名,婺源縣排名全國十三,江西省第一。
05 走出茶旅融合新路子
今日的茶鄉婺源,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大背景下,更是創新性的將茶葉與旅游深度結合,共同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鄉村特色的“茶旅融合”之路,既進一步發展了茶產業,同時又帶動了旅游業,可謂是合理資源配置,一舉兩得。
茶園晨光 攝影:程政
為促進婺源茶產業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婺源先后打造了眾多有機茶生態觀光園、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婺源縣國際茶旅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茶業旅游精品,同時規劃設計出金牌茶旅游線路,把茶旅游精品點串起來,輻射沿線茶葉資源,把“千年茶鄉”概念深度融入到“中國最美鄉村”大品牌當中打響“千年茶鄉”品牌。
采茶曲 攝影:程政
此時的婺源,茶山碧綠,層層疊翠,云霧繚繞,美若仙境。待疫情結束,來看看這一片靜謐之地,穿上采茶服,背上小竹簍,穿梭于云山茶海間,過一天向往的生活吧!
部分來源:在婺源、黎乾升、婺源旅游
綜合采編:方華彬
編輯:萬俊奇
責編:胡麗花
終審:李華龍